溯古话鲸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溯古话鲸,供大家参考。

溯古话鲸

 

 溯古话鲸 骑鲸遁沧海, 捋虎得绨袍。

 ——苏轼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

 在分类学上, 鲸属于哺乳纲、 鲸目 。

 鲸的身体呈纺缍形, 颇似鱼。

 前肢鳍状, 后肢退化, 尾末有水平尾鳍。

 胎生, 哺乳。

 皮下脂肪很厚, 以保持恒定体温。

 无外耳壳, 听觉灵敏。

 鲸分两类:

 一类口 内 无齿有须, 称为须鲸。

 须鲸体型巨大, 主要包括蓝鲸、 座头鲸、露脊鲸等。

 另 一类口 内 无须有齿, 称为齿鲸。

 齿鲸主要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, 包括抹香鲸、虎鲸等。

 绝高为之京汉代许慎的《说文•鱼部》 中解释说:“鱼畺, 海大鱼也。

 从鱼畺声。”《汉书•杨 雄 传 上 》 :“乘鉅鳞, 骑京鱼。” 颜师古注:“京, 大也。或读为鲸。鲸, 大鱼也。”《 文选• 左思〈吴都赋〉》:

 “鲸从京, 京大也。

 亦京观之义欤? 不唯水族畏之而已 。

 ”《 尔 雅•释丘》:

 “绝高为之京”。

 京意味着大得无与伦比, 海洋里大得无与伦比的动物被称为鲸。《木华海赋》:

 “鱼则横海之鲸, 突兀孤游, 嗡波则洪涟踧踖,吹涝则百川倒流, 巨鳞刺云, 洪须插天,头颅成岳, 流膏成渊。” 吞舟之鱼鲸体型巨大, 古人认为它能吞舟。

 唐代韩愈在《海水》 中写道:

 “海有吞舟鲸, 邓又垂天鹏。” 辛弃疾亦有诗句:“凭谁问, 万里长鲸吞吐。” 清代王锡的《哀海贾》 中说:“吞舟多长鲸, 载山有巨鳌。” 巨鳌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鳖, 能载山而行。《文选•左思〈吴都斌〉》:“长鲸吞航, 修鲵吐浪, 言其为患同也。”《古今注》 云:

 “鲸, 海鱼也。

 大者长千里, 小者数千丈, 一生数万子, 常以五六月间就岸边生子, 至七八月, 导从其子还大海中。

 鼓浪成雷, 喷沫成雨。

 水族警异, 一皆逃匿, 莫敢当者。

 其雌曰鲵, 大者亦长千里。”《秘阁闲谈》:“李崇矩见海上沙岛有大鱼, 剖其腹, 得一艇船兼三死人, 衣服犹备。”《东轩笔录》:“鱼不知舟在腹中, 其乐也融融; 人不知舟在腹中, 其乐也泄泄。” 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 中借鲸来描述饮酒者的海量:

 “饮如长鲸吸百川, 衔杯乐圣称世贤。” 唐代, 人们依梵语将鲸音译为摩迦罗鱼、 摩竭鱼等。《一切经音义》 卷一:

 “摩迦罗鱼,亦言摩竭鱼, 正言摩迦罗鱼, 此云鲸鱼, 谓鱼之王也。”《慧琳音义》 卷四十一:

 “摩竭, 海中大鱼, 吞啖一切。” 明代胡世安《异鱼赞闰集》:

 “摩竭大鱼, 罟(渔网)

 师莫干, 瀛渊角鼻, 可与齐观。” 鲸潮 古时人认为, 海潮的涨落是由鲸的活动引起的。

 宋代《尔雅翼•释鱼三》:

 “鲸, 海中大鱼也。

 其大横海吞舟, 穴处海底。

 出穴则水溢, 谓之鲸潮。

 或曰:

 ‘出则潮下, 入则潮上。’其出入有节, 故鲸潮有时。”《江赋》 曰:

 “介鲸乘涛以出入。” 杜甫的《短歌行赠王郎司直》中写道:

 “豫章翻风白日动, 鲸鱼拔波沧溟开。” 除鲸潮外, 人们还用鲸来形容其他事物。

 王安石有诗句:

 “鲸海无风白日闲, 天门当面险难攀。” 宋代文同作《大雨诗》:“怪电烧热嗔霆喧, 鲸海起立星汉翻。” 马戴的《赠别北客诗》:“雁关飞霰雪, 鲸海落云涛。” 宋代戴敏在《海上》 中写道:“万顷鲸波朝日出, 沧海四

 望无穷极。” 明代苏平的《沧海寒潮》:“鲸波吼夜千兵合, 雪浪翻飞万马奔。” 行端的《北固山诗》:

 “三面鲸涛连碧天, 金汤形势尚依然。” 林宽《送人归日东》:

 “波翻夜作电, 鲸吼昼为雷。” 元代宋炯有诗句:

 “不似琵琶不似筝, 鲸音历历似秋情。” 鲸鲵 古人把雄鲸称作鲸, 把雌鲸称作鲵, 合称为鲸鲵。

 曹操《四时食制》:“东海有鱼如山,长五六丈, 谓之鲸鲵。

 次有如屋者, 时死岸上, 膏流九顷, 其髯长一丈二三尺, 厚六寸, 瞳子如三升碗大, 骨可为方臼。”《异物志》 曰:

 “鲸鲵或死于沙上, 得之者皆无目。

 俗言其目化为月明珠。” 明代廖文英的《正字通•鱼部》:“鲵, 鲸属, 雌者为鲵。” 唐代黄滔的《贾客》:“鲸鲵齿上路, 何如少经过? ” 范成大有《新年》 一诗:“鲵渊方止水, 鲲海任扬尘。” 庄子《秋水篇》:

 “北冥有鱼, 其名为鲲。

 鲲之大, 不知几千里也。”《释文》 云:

 “鲲, 音昆, 大鱼名也。

 崔撰云, 鲲, 当为鲸。” 鲸鲵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古代人民的语言中, 有时用 来比喻凶恶之人。

 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扫除凶逆, 剪灭鲸鲵。” 鲸鲵, 大鱼名, 以喻不义之人。《左传•宣公十二年》:

 “楚子曰:‘古者明王伐不敬, 取其鲸鲵而封之, 以为大戮。

 于是乎有京观, 以惩淫慝。”《吴都赋》:“王者之行戮, 亦除旧布新之义, 故以鲸鲵言之。” 有时人们用 鲸鲵来比喻受害者。《文选•李陵答苏武书》:

 “妻子无辜, 并为鲸鲵。” 海上捕鲸 在古代, 猎捕鲸是件冒险的事情, 所以古人希望能有倚天之剑。

 李白《临江王节士歌》:“安得倚天剑, 跨海斩长鲸。” 陆游《泛三江海浦》:

 “醉斩长鲸倚天剑, 笑凌骇浪济川舟。”殷墟出土的鲸骨表明, 我国的捕鲸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了。

 猎捕大型鲸类, 多采用多船联合的方法。《雷州府志》 记载:“骤船数十, 用长绳系铁枪掷击之, 谓之下标, 三下标乃得之。

 次标最险, 盖首标尚未知痛也, 末标后犹负痛行数日, 船而尾之, 俟其困毙, 连船曳绳至水浅处始屠。

 无鳞, 皮黑色, 厚寸许, 身有三节, 首下标者得头节, 次得中节, 三得尾节。

 一鱼之肉载数十余船, 货钱百万, 不数年辄有标而得之者。” 此法与近代捕鲸法相似。

 鲸肉可食,皮可制革, 脂肪可炼油, 须可作工艺品, 骨可制肥料和中药, 可谓“全身都是宝”。

 南宋《诸蕃志》 中云:

 “每岁常有大鱼死飘近岸, 身长十余丈, 径高二丈余。

 国人不食其肉, 惟刳取脑髓及眼睛为油, 多者至三百余土登, 和灰修舶船或用点灯。

 民之贫者, 取其肋骨作屋桁,脊骨作门扇, 截其骨节为臼。” 骑鲸遁沧海 鲸体型巨大, 力气一定很大, 它游得又快, 于是古人想象有一天能跨上长鲸, 遨游沧海。李白愿做“海上骑鲸客”。

 王丹桂《月中仙•望海》:

 “直待成功后, 骑鲸笑傲超于彼。” 苏轼在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 中云:“骑鲸遁沧海。” 清代王枢《琅玡台观海》:“欲跨长鲸临弱水,神州东去访蓬莱。” 陆游《剑南诗稿》:“斥仙岂复尘中恋, 便拟骑鲸返王京。” 赵蕃《淳熙稿》:“此日骑鲸去, 它年化鹤还。” 《后汉书•班固传》:“于是发鲸鱼, 铿华钟, 蹬玉辂, 乘时龙。”古人的想象相当大胆。

 如果鲸成为人们的海上坐骑, 既节省燃料, 又很环保。

 历史故事 《春秋后语》:

 “楚襄王问宋玉曰:

 ‘先生其有遗行与? 何士民庶民不誉之甚也? ’ 宋玉对曰:

 ‘夫鸟有凤而鱼有鲸, 凤凰上击九千里, 翱翔乎窈冥之上, 藩篱之鷃岂能料天地之高哉? 鲸鱼朝发于昆仑之墟, 暮宿于孟津。

 尺泽之鲵岂能与量江汉之大哉? 故非独鸟有凤, 而鱼有鲸, 士亦有之。’” 宋玉是屈原的弟子。

 楚襄王对其在老百姓中名声不好表示不解。

 宋玉以“鸟中之凤”、“鱼中之鲸” 自比, 认为自己并不被普通人所理解, 清高之意溢于言表。《西京杂记》:“昔人有游东海者, 飘泊一孤洲。

 同伴欢然下石植缆, 登洲煮食。

 食未熟而洲没。

 在船者砍断其缆, 船复飘荡。

 向者孤洲, 乃大鱼也。

 掉尾扬脊, 吸波吐浪而去, 急如风云。”

推荐访问:溯古话鲸 古话